永利永久官网APP|(官方VIP认证)-最新App Store

稳中求进定调明年经济工作 应对“三重压力”出新招

2021-12-14 08:06:29

  作为年度重磅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并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对2022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释放诸多新信号。


  这些新提法有,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在一些具体领域则包括,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等。


  1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稳”是突出的关键词


  对于外部形势分析,会议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在国内形势研判方面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告诉财经,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疫情反复以及房地产强力调控等政策导致需求端明显收缩;部分地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时将长期目标执行短期化,能耗双控政策执行简单化,导致供给冲击,加剧能源品价格上行,冲击中下游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同时,经济下行期叠加今年推出一系列行业监管和整顿,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预期有所转弱。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也认为,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仍有不小的下行压力。明年仍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内生增长动力有所减弱,2021年高基数对2022年经济增速有抑制效应,供需两端偏弱的状态还有可能持续。


  “稳”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突出的关键词。韩文秀表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加强统筹协调,避免把整体任务简单一分了之,更不能层层加码,导致基层难以承受。


  会议具体部署了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其中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宏观政策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稳健就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有效,就是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操作性、管用性,抵御经济下行压力,使六稳稳得牢、六保保得住。”韩文秀说。


  韩文秀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政策要有机结合,内需潜力大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分发力。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1日也表示,2022年必须充分挖掘国内需求的潜力,继续面向市场主体进一步加大政策实施力度,财政货币政策要落实到企业、就业和基层。


  财政货币政策还有哪些大动作


  会议要求,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


  “会议确定明年财政政策的主基调是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和可持续,去年的提法是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相对而言,今年延续提率和可持续的提法,但强调精准性和结构性。”罗志恒告诉财经。


  “从相关表述可以看出,明年财政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但依然会保持一定的支出强度,预计财政赤字率不会超过今年的3.2%,专项债规模可能会略有降低。”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授表示。


  与往年不同,今年会议特别强调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今年专项债发行和使用进度低于往年,基建投资增速持续低迷,同时明年上半年经济压力较大。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明年专项债额度有望提前下达,以便于明年初地方发债稳投资补短板。


  在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方面,施正文分析,明年包括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1%征收率等优惠政策有望延续,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点和小微所得税减免政策仍可以进一步优化。可考虑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比如提高退税额等。可根据具体形势,考虑继续推出制造业缓税政策。考虑到财政可持续性,预计明年减税降费规模在1万亿元左右。


  今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低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10个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此次会议强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表示,基建投资将围绕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转型两条主线展开,尤其是绿色发展转型方面。此次会议较大篇幅谈到能源和资源问题,未来能源基础设施转型等方面将加强投入,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货币政策层面的表述则是“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没有提及“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稳增长已成为2022年首要政策目标。”连平认为,稳健货币政策将以“组合拳”维持偏松操作,缓解年底流动性紧张与明年经济下行压力。


  从今年货币政策操作看,央行于年内两次降准,并无降息操作。此外,央行通过延续两项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以及设立支持煤炭清洁利用专项再贷款等措施实现精准支持特定领域的目标。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明年货币政策将延续稳健略偏松格局,更强调结构优化、精准有效与政策间协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深化改革营造适宜环境。“预计明年央行会根据宏观经济、物价、市场流动性及内外均衡情况,灵活采取包括降准、再贷款再贴现、MLF(中期借贷便利)等多种政策工具,灵活调节,与财政政策形成合力,更好平衡稳增长、促改革与防风险。”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也称,2022年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将继续深化和延续下去,比如再贷款、定向降准、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可能还将继续实施。


  引导能源领域深度变革


  此外,会议的一些新提法还包括: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等。


  其中,要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意味着除科创板与创业板外,主板在2022年也将实施注册制。而上述能源领域的新提法,也引发较多关注。


  何为“原料用能”,新政策会有什么影响?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对财经表示,此处的原料用能应是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即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不作为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产品的原料、材料使用。


  这在宁吉喆的公开讲话中也得到了印证。宁吉喆11日表示,“原料用能就是煤化工、石油化工。它(能源产品)转化为原料了,并不是100%地排放二氧化碳到空气中,一般只有20%(排放),80%是转化成原料。所以统计上要把它们分开计算。”


  曾鸣认为,此次会议提出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一是为了防止原料供应短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二是为了稳定以原料为基础的一系列工业品价格,确保不会出现大规模通胀。


  就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业内人士表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概念存在明显差异。尽管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是造成较高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但是碳排放不仅发生在能源领域,还包括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能源消耗也不仅产生碳排放,还会造成其他污染物以及资源消耗。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卫权认为,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新提法背后反映的是老问题,这将突出碳排放在能源革命过程中的总领性,会进一步促进非化石能源的发展。


  “能耗双控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但如果不区分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特性,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王卫权说,以企业用能为例,今年(某段时间)一些制造业企业遭遇限产限电,背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无论企业用的是清洁能源还是化石能源,无一例外受到了用能约束,这与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相悖。因此,强化碳排放的“双控”可以更有效化解企业的用能困境,分类施策确保双碳目标有序推进。


  转自:财经

Baidu
sogou